"/> "/>
不具備提取能力中藥企業 或將面臨兼并潮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加強中藥提取和提取物監督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凡不具備中藥提取能力的中成藥生產企業,一律停止相應品種的生產,已獲得批準的委托加工也應一律廢止。
作為我國重要的中藥生產大省,我省現代中藥產業總產值連續十年位居全國前列,同時面臨著“規模小、產品重復、企業集約化程度較低”等問題?!锻ㄖ返某雠_,對我省中藥企業有何影響?
有利于行業兼并重組
四川協力制藥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運春最近很忙,“公司與成都市湔江制藥廠共用中藥提取車間剛剛獲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許可?!痹趶堖\春看來,“如果政策可順利實施,中藥廠商將可能迎來一次大規模的兼并潮?!?/span>
中藥提取物是中成藥生產的主要原料,就是把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并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據張運春介紹,公司在提取設備、用地、技術人員共投資了1000多萬元,“由于投資過大,不少經濟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要么退出這一領域,要么主動兼并、合作?!?/span>
一家小型中藥企業負責人透露,不少企業受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多年來一直采取外購中藥提取物的方式進行生產,“如果按照《通知》執行,這些企業都沒法生存,只有去找別人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共有5000家左右的制藥企業,而美國只有10家左右,“集中度急需提升。若《通知》實施,可淘汰一批規模小、管理粗放的企業,培育出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中成藥企業?!?/span>
新政來臨,中小企業如何應對?張運春建議,中小中成藥生產企業可以考慮相互組合集團或者聯盟,共用提取設備等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應鼓勵專業化分工
不過,也有不少反對聲音。
省醫藥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隨著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中藥提取物和中成藥生產的分工是必然趨勢,“這樣可充分調動各個環節的競爭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揚子藥業集團四川海榮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元波表示,目前該公司有兩種中藥提取物委托他家企業予以加工,“委托加工提取物,從成本上大大低于自建提取車間的成本?!彼J為,若新政得以實施,現有的中成藥生產行業的專業化分工格局可能轉向全能型,“許多中成藥生產企業不得不完善自身并不擅長的提取物生產環節?!?/span>
不少業內人士質疑,由于提取設備和技術的限制,不少中成藥企業均外購中藥提取物,再回廠自行加工,“中藥提取物是原材料,不是藥品,只要質量可控合格,為什么不允許委托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