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計委明確原研藥必須降價 非基藥降價風暴逼近藥品一旦過了專利保護期,在國際上一般價格會在短時間內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然而在我國,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很多仍然通過享受特殊的定價政策從而維持其高價,這一點一直爭議不斷。近日連接爆發的外資藥企行賄事件,更將這一問題推上峰口浪尖。
近日有消息稱,衛計委在日前召開的關于全國招標閉門會議中,明確“原研藥必須降價”的態度。上述消息得到了內部人士的確認,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原研藥降價的事情,各方博弈已久,只是這一次呼聲來的要比以往更加強烈。
原研藥的超國民待遇
天士力集團董事長閆希軍表示,在國家藥品定價管理上,“原研藥”一直以來享有高定價特權,一些“原研藥”價格甚至高出仿制藥10倍以上。在專利保護期內,藥品進行特殊定價,這是對發明創造的鼓勵;但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品,給予價格方面的特殊定價政策,這與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相違背。
據悉,衛計委副主任孫志剛在全國招標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降低原研藥的超國民待遇,讓原研藥與仿制藥同臺競爭,如果原研藥價格降不下來,國家將會將其集中統一,統一由國家進行價格談判,甚至會統一定價。”
記者了解到,其實今年上半年,中央對原研藥的降價態度就已初現端倪。有衛生系統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發改委價格司曾醞釀藥品支付指導價格改革,對原研藥、仿制藥實行等額報銷,即醫保無論對原研藥、還是國產仿制藥,其支付金額都是一樣的,而超出醫保支付范圍的費用由個人承擔。
在上述座談會上,相關領導明確提出非基本藥物的降價是明年的工作重點。方式包括發改委對最高零售價的調整;衛計委統一制定相關的藥品招標指導意見,通過招標政策的行政手段來降低藥品價格,比如原研藥與仿制藥的同臺競爭、分組競價的層次并合、減少招標的數量等。值得注意的是,座談會的第一天,就組織學習香港的招標模式。
降價呼聲較以往強烈
根據相關資料,香港醫管局擁有對醫療和保險的雙重管理權,控制藥價的要點主要有三點:首先,單一供貨商,憑量大優勢促降價;其次,專利藥實施同療效下比價,選擇價格較低者,一旦有仿制藥,立即轉用仿制藥;第三,仿制藥在與原研藥保證同等療效和安全性的情況下,最低價中標。
有某北方藥企的總經理對南都記者表示,香港模式中控制藥價、控制原研藥使用、鼓勵高品質仿制藥的做法值得借鑒,但前提是香港是醫藥分家,藥品的降價效果實施較好,而我國目前還是以藥養醫體制,藥品作為醫院的重要收入,香港模式不太現實。
此前在各省招標中,原研藥降價的指導思想已在各省招標中逐漸顯現。目前,全國已有5個省份正式啟動招標,部分省份的內部招標文件也流出。除青海、吉林將原研藥劃歸為“第一質量層次”、享受獨家待遇外,其余各省均將原研藥的質量層級下移,移除質量的“第一梯隊”。不僅如此,多地將質量分層融入雙信封評審,仿制藥可通過提高其他得分如價格等,與原研藥展開正面競爭。
在閆希軍看來,國家批準上市的仿制藥,與“原研藥”屬于相同藥品,在價格上應該一視同仁。而針對社會上流傳的“仿制藥療效不如原研藥好”的說法,閆希軍認為,這種情況如果屬實,就不符合國家藥品管理的有關規定,(不應該允許仿制藥上市)。
此外,藥品降價一直是醫藥行業的主旋律,盡管降藥價執行了十多年,但醫藥行業仍然在快速增長。安信證券發布研報認為,藥品降價是大勢所趨,但結構調整會消化降價影響。療效更好、副作用更低、價更高的新藥不斷替換老藥。在我國,除了新藥替換老藥,還有價高的獨家品種不斷替換低價的競爭性品種,這種替換甚至跨越治療類別:比如增強免疫力的獨家藥品對抗生素的替代。此外,我國醫療人員陽光收入過低,制藥行業被迫承擔了向醫療行業轉移支付的職能。頂層設計不突破,制藥行業的轉移支付的負擔不會解除,藥品降價之后,整條產業鏈均會自發地通過結構的調整來消化降價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