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約4億人存在睡眠問題 疾控中心倡導科學合理睡眠來源:央廣網網址:http://www.PharmNet.com.cn
良好的睡眠不僅是健康的重要標準,也是人體通過自身調整,恢復機能和精力,抵御和化解疾病風險的重要途徑,是維護健康十分關鍵的因素。俗話說,一晚高質量睡眠勝過千金良藥。7月18日,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舉行的“健康中國我行動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啟動儀式上,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當前我國居民的睡眠障礙及其帶來的身心疾病問題日益突出。調查顯示,全國約有4億多人受睡眠問題困擾,近六成的兒童青少年睡眠不足。長期睡眠障礙會改變身體調節能力,造成腦內代謝廢物的堆積,增加導致癡呆、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癥等疾病的風險,并容易引起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與睡眠相關疾病有80多種,兒童有睡眠問題,可能會引起記憶力下降,出現情緒煩躁和行為異常;青少年有睡眠問題,可能會影響反應速度,影響創造力和身體器官發育;孕婦有睡眠問題,可能會導致血壓異常,影響食欲和胎兒發育;中老年人有睡眠問題,可能會導致器官老化加快,免疫力降低。 會上,高福院士代表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發出倡議:學會科學合理睡眠,保障健康!倡議成年人每天應保持7至8小時睡眠。倡議包含: 一要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不少于10個小時,初中生應不少于9小時,高中生應不少于8個小時,成年人每天應保持7至8小時睡眠。 二要規律作息。夜眠晝行、起居有常是人的生物性需求,每個人都應根據自身情況,養成相對規律的工作、學習、娛樂、休息習慣。堅持每天同一時間段睡覺,不要熬夜,有條件的午休20至30分鐘,節假日也要注意規律睡眠。迫不得已熬夜后要及時補充睡眠。 三要積極調適心理。造成睡眠障礙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要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掌握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整方法。白天要有適當活動量,睡前不宜進行劇烈運動、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聽音樂、深呼吸等放松訓練有助于睡眠。 四要及時主動就醫。每個人都會遇到焦慮、抑郁等情緒,在出現睡眠問題時,如果自我調節無效,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求助于專業人士既不等于自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嚴重,而是負責任、有能力的表現。 高福院士還表示,睡眠質量決定著生命和生活的質量,每個人都應關注自己的睡眠,科學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