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確定今年醫改重點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安排馬航客機失聯事件新情況相關應對工作,部署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確定今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
會議提出,依靠改革創新,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方向,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既有利于拓寬企業和居民投融資渠道、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也對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防范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會議確定,一要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完善退市制度,促進上市公司提高效益,增強持續回報投資者能力。二要規范發展債券市場,發展適合不同投資者群體的多樣化債券品種,促進債券跨市場順暢流轉,強化信用監管。三要培育私募市場,對依法合規的私募發行不設行政審批,鼓勵和引導創業投資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四要推進期貨市場建設,繼續推出大宗資源性產品期貨品種,逐步發展國債期貨,增強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五要促進中介機構創新發展。放寬業務準入,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提高證券期貨服務業競爭力。六要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便利境內外主體跨境投融資。健全法規制度,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處置機制,從嚴查處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醫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2009年新一輪醫改以來,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取得了重要進展。下一步要繼續加大投入,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實行醫療、醫保、醫藥三聯動,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使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資金保障可持續。一是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做好基本保障和社會保險的銜接,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建立醫療信息化系統,推動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二是加快公立醫院改革。今年使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覆蓋全國50%以上的縣(市)。合理把控公立大醫院規模,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完善分級診療、雙向診療,為患者就近就醫創造條件。三是有序放寬社會力量辦醫準入,在醫保定點、職稱評定、等級評審等方面給予同等待遇。落實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減少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四是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穩定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提高偏遠、艱苦及少數民族等地區鄉村醫生待遇。五是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防止藥價虛高。會議強調,醫改是長期復雜的過程,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讓人民群眾共享醫改紅利。
相關解讀:
>>>國務院部署醫改重點工作:醫療醫保醫藥三聯動
3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2014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提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投入,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并延續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方向:“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按照會議部署,2014年醫改將實行醫療、醫保、醫藥三聯動。
在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方面的措施包括三個方面,基本保障和社會保險的銜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以及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同時在醫療信息化系統的基礎上,推動異地就醫實時結算。
其中,大病保險制度自2012年8月6部委聯合發文啟動以來,已有近一年半的時間。大病醫保主要是針對大病醫療費用負擔重的問題,也明確提出了采取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大病保險的方式。但籌資機制和保險企業虧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大病醫保的推行。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目前全國已經在28個省開展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試點,其中8個省已經全面推開了。2014年的任務就是要把這項大病保險要在全國全面推開。
自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實施以來,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合三項醫保制度的整合一直備受關注,但遲遲未見有新的進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有關醫保的部分還提到,將通過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公立醫院改革是自新醫改啟動以來的改革重點之一。在全民基本醫保制度建立、人口老齡化趨勢凸顯、醫療市場供需缺口巨大的情況下,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性、緊迫性日益凸顯。點擊查看詳細
>>>讓人民群眾共享醫改紅利——專家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化醫改重點工作
25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今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勾畫出醫改新藍圖,強調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讓人民群眾共享醫改紅利。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實行醫保、醫療、醫藥三聯動,這能讓百姓得到更多的醫改紅利。”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說,“三醫聯動應該齊頭并進,開源的同時還要節流。”
她說,多年來,我國在醫保建設方面成就顯著,投入大幅增加,以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為例,十余年來由人均不足30元提高到人均320元,這相當于給醫療衛生費用的“池子”注入了大量的水。但是,蓄水的同時,還應該“擰小水龍頭”,通過對醫療服務體系和醫藥流通領域的改革,控制藥價、減少醫療支出。
李玲說:“應當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徹底破除趨利創收的舊制度,建設回歸公益性的新制度。”
老百姓最怕因大病致貧陷入困境。此次會議提出的“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讓人們心中更有底。點擊查看詳細
>>>國務院確定今年醫改重點 醫藥上市公司受益
昨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今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并提出減少“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普遍認為,今年的醫藥改革重點將是“公立醫院改革”這塊最難啃的骨頭,未來醫藥、醫療服務類上市公司將持續系統性受益。
日信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陳國棟告訴記者,這次提到的醫改重點,以前基本都提過。對于內容中提及的“全民醫保體系建設”、“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等改革內容,他表示,“全民醫保、基本藥物制度等醫改內容,是最容易執行的醫改內容。從2004年醫改開始,目前都已經執行得差不多了。例如全民醫保,目前包括新農合在內,我國的醫保覆蓋面積已經達到了90%以上。”
針對“公立醫院改革”這塊業內公認最難啃的骨頭,陳國棟認為,這將是未來改革的方向。據陳國棟介紹,目前在市場上,醫療服務板塊比較熱,也正是因為市場對于改革方向的預期。“引入社會資本辦醫、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已是大勢所趨,以后這項改革的進度會加快,未來醫院主要的發展方向是醫療服務。已經有部分省市開始嘗試在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加大醫療服務方面的盈利能力。”陳國棟告訴記者,目前,愛爾眼科、復星醫藥等部分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醫療服務業務。點擊查看詳細
>>>藥房托管未觸及核心第三方物流可降藥價
3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2014年的醫改任務之一,是“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防止藥價虛高。”
如何在現有的政策環境下,將“醫藥分家”在全國范圍內落到實處普惠公眾?藥房托管模式對取消以藥補醫又是否能起到明顯效果?在這種情勢下,從醫藥改革的角度進一步推敲,未來的醫藥流通行業,如何布局才能最大化發揮改革的紅利?
帶著上述疑問,記者專訪了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山西仁和集團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全柱。
記者:有觀點認為,這種本發端于多年前的藥房托管模式,今年再次火熱起來,將對真正取消以藥補醫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您如何評價這一模式?
楊全柱:從醫改的角度來考慮,醫藥分家是必須走的一步路。根據我的了解,國家在藥房托管這一塊上,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嘗試,但最終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主要是現有一些包括公立醫院在內的醫院負債率高企。通俗地說,在很多醫院負債經營,拿不出錢的情況下,去承接其藥房業務,是一件需要花費高昂成本的事情,就算我有能力填平前期債務,之后能不能盈利還不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