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官宣: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三年內首增長來源:E藥經理人網址:http://news.PharmNet.com.cn
近日,國家衛健委官方發布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這是衛健委每年的例行動作,分別從衛生資源、醫療服務、基層衛生服務、中醫藥服務、病人醫藥費用等多個方面,復盤全年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 但如果將2014年至2018年,也就是近五年的數據全都整合到一起,便會發現各項數據實際上都有比較明顯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醫藥衛生政策、實踐近些年究竟是如何演進的。 首先就是藥品費用方面的變化。 2018年的數據顯示,2018全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次均門診醫藥費增長率都創下了歷年來最高。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藥費更是高達12.6%,醫院次均門診藥費歷經2年的負增長后,2018年增長率為2.1%。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均住院藥費的增長率是負增長,鄉鎮衛生院的增長率也僅0.8%。 而在藥占比方面,歷經多年的努力,醫院人均住院藥費占比終于下降到28.2%,即30%以下。鄉鎮衛生院的住院藥費占比首次降到40%以下。然而門診藥費占比非常難降,醫院次均門診藥費占比從2014年48.3%終于下降到40.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藥費占比一直維持在68%以上,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藥費占比也從來沒有低過54.2%。 2019年雖然對三級公立醫院的藥占比不再列進考核指標,但要求整體費用基本持平,門診禁止注射抗生素,輔助用藥限用等多項政策實施后,預計藥品費用占比仍有下降的空間。 ![]() 其次則是衛生總費用的變化。 衛生總費用從2014年3537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7998億元,增長主要來自于社會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是指政府支出費用以外的社會各界和衛生事業的資金投入,包括社會醫療保障支出和社會捐贈援助等。2018年社會衛生支出占比已經高達43%,與此對應的政府衛生支出占比和個人衛生現金支出的占比一直在下降。 增長率方面,2018年衛生總費用增長率已經連續下降到10.3%。自2017年起政府衛生支出的增長率就低于10%,為9.3%。2018年政府衛生支出增長率僅為7.3%。2018年個人衛生現金支出占比高于政府衛生支出占比,上一次發生同樣的占比情況還是在2014年。 ![]() 2018年門診費用的增長率高于醫院住院費用的增長率,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次均門診費用增長最高,達13.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日均住院費用則僅增長了0.3%。二三級公立醫院2015年至2018年的次均門診和日均住院費用增長率基本都低于公立醫院的整體增長率。 ![]() 醫院的數量同樣有顯著變化。 從數量來看,醫院的數量從2014年的2.58萬家一直增長到3.3萬家,五年內增長7000多家醫院。但其中主要的增長力量,來源于民營醫院。2014年,民營醫院的數量尚且低于公立醫院,而2015年民營醫院的醫院數反超公立醫院,五年內民營醫院數量幾乎翻倍,從2014年的1.25玩家增長到了2.1萬家。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公立醫院的持續下降。從2014年的1.33萬家,到如今的1.2萬家,民營醫院的數量大約則是公立醫院數量的2倍。 民營醫院的數量增加,主要來源于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有關,該規定進一步放寬社會辦醫的準入條件,還提出合理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拓展社會辦醫發展空間,規范公立醫院改制。 而公立醫院數量的下降則與公立醫院“集體”被收購有關,而這其中也不乏制藥企業的力量,例如以康美藥業、樂普醫療、陽普醫療等為代表,他們布局醫療服務的邏輯是沿醫藥產業鏈做延伸,由醫藥/器械業務進入醫療服務。而除此之外,一些大型醫療集團、保險公司、萬達恒大等商業地產商等,都陸續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布局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項目。 而在等級醫院方面,二級以下醫院增長速度遠超三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其中診所和醫務室,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是主要增長類型。專業公共機構從2014年的3.50萬下降到2018年的1.80萬,這主要是因為資源整合,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減少,其中婦幼保健機構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范圍。 ![]() 全國醫療診療服務工作量方面,分級診療國內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但是醫院診療人次數(億人數)占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數(億人數)比例每年在增長,從2014年的39%增長到2018年的43%。然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數占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數比卻在下降,從2014年的57%減少到2018年的53%。2018年全國醫院診療人次增加1.4億人次,但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減少0.2億人次。 雖然民營醫院的數量在增長,但是依然是公立醫院占醫院就診人次總數的占比較高,2018年該占比為85%,2014年該比值為89%。結合醫院數量來看,2018年平均每家民營醫院診療2.53萬人次,近五年最高峰出現在2014年,平均每家醫院診療2.63萬人次。公立醫院的每家醫院平均診療人數一直保持增長,從2014年的19.90萬人次上升到2018年25.35萬人次。 ![]() 從醫院等級來看,三級醫院的診療人次數占醫院整體的診療人次數占比也一直在提高,從2014年18%增長到2018年的22%。二級和一級醫院基本持平。從平均各類別每家醫院診療人次數來看,2018年平均每三級家醫院診療72.61萬人,近五年最高峰為2017年,平均每三級家醫院診療73.93萬人。但是二級醫院和一級醫院平均每家醫院診療人次在減少。由此可側面反映患者集中三級醫院看病情況仍存在。 ![]()
|